曾經備受債市追捧的30年期國債期貨,隨著近期權益市場持續(xù)強勢走高,熱度呈現(xiàn)出持續(xù)下降趨勢。
8月18日,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大跌超1%,創(chuàng)今年4月初以來新低。10年期國債期貨、5年期國債期貨、2年期國債期貨等均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下跌。
對于當前的債市,業(yè)內認為,“反內卷”主線下的股市強勢表現(xiàn)壓制債市情緒,疊加機構贖回等行為,構成債市短期風險點。不過,債市仍存在支撐因素,趨勢性逆轉的概率還不高。
30年期國債期貨跌超1%
近期,股債“蹺蹺板”效應愈發(fā)明顯。在基本面和資金面并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,債市近期出現(xiàn)接連調整走勢,市場關注焦點轉向權益市場與商品市場。
8月18日,30年期、10年期、5年期、2年期國債期貨均出現(xiàn)下跌。其中30年期國債期貨的跌幅超過1%。截至收盤,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1.33%,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0.29%,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0.21%,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跌0.04%。
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快速上行。截至發(fā)稿,30年期國債活躍券的到期收益率上行4.35個基點,報2.0375%,重返2%關口;10年期國債活躍券的到期收益率上行3個基點,報1.775%;5年期國債活躍券的到期收益率上行3.5個基點,報1.6175 %;2年期國債活躍券的到期收益率上行2.25個基點,報1.42%。
今年以來,債券持有體驗不佳,大類資產更偏向于股市。華創(chuàng)固收團隊認為,近期債券市場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“底層邏輯反轉”,即債市對利好的反應鈍化,而對權益/商品上漲等利空擾動更為敏感。盡管近期金融數(shù)據(jù)、經濟數(shù)據(jù)先后驗證基本面環(huán)境進一步弱化,但債市并未過多交易數(shù)據(jù)利好,反映出債市進入偏弱情緒運行環(huán)境。
光大證券的研究觀點稱,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,資金利率運行穩(wěn)定,盡管即將面臨稅期和跨月因素的影響,但預計8月下旬DR007的均值會是今年以來最低的一個月,投資者不用擔心債券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風險。
對于債市后續(xù)表現(xiàn),光大證券預計,未來短期內債市既有可能與股市脫鉤,也有可能繼續(xù)“交易”股市的上漲,此外也有可能是股市回落從而帶動債券收益率下行。綜合以上情況,短期內收益率下行的概率大于上行,從中長期看,債券的定價必然會回歸于基本面和貨幣政策。
警惕贖回負反饋影響
債市接連調整容易引發(fā)債券基金贖回風波,從而進一步加大債市波動。
華創(chuàng)固收團隊認為,銀行理財安全墊仍在,短期內贖回或仍是基金端的小級別贖回潮,若收益率上行調整至1.9%則需要重點關注理財端的贖回壓力。截至8月15日,保守情境下,銀行理財滾動1年浮盈可支撐收益率曲線整體向上平移5.5個基點,即收益率在1.8%以內時銀行理財安全墊仍有保護,凈值回撤風險可控;中性情境下,2024年是銀行理財委外投資擴張的大年,若以2024年以來的累計浮盈,同時考慮2025年初至年末按時序進度整改帶來的上限約束,則銀行理財安全墊可支撐收益率曲線整體向上平移約14.1個基點,因此當債市收益率上升至1.8%—1.9%區(qū)間時,接近1.9%是重點關注銀行贖回潮風險的窗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近期債市調整之際,財政部8月18日發(fā)布《關于開展2025年8月份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有關事宜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為支持國債做市,提高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,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,財政部決定開展國債做市支持操作。
國債做市機制是國債市場的一種重要調節(jié)手段,財政部通過隨買和隨賣操作能夠有效平抑國債市場的非理性波動,促進國債供需動態(tài)穩(wěn)定。對投資者而言,國債做市支持操作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報價和補償機制。業(yè)內人士指出,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有利于平滑國債現(xiàn)貨波動,防止極端行情出現(xiàn)。
華源證券表示,近期債市回調源于債基及券商自營系統(tǒng)性主動降久期,與贖回及經濟基本面無關。利率債中長期純債券型基金久期近三周整體持續(xù)下降。當不少機構債券投資久期降下去后,或迎來新行情的起點。
校對:祝甜婷